top of page
興學育才bg@2x.png
Purple_logo_edited.jpg
header--tt.png

興學育才

Sponsor

民國四十三年七月,甫辭台大醫學院院長之職的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,鑑於台大醫學院能養成的醫療人才有限,亟思另創一所醫事學校,以助解決台灣的醫師荒,於是組織「瀛洲醫學院籌備委員會」,積極覓地建校。在台北附近一直找不到適當的土地。有人建議到南部試試。即於七月二日到高雄市議會表示希望由市政府撥出公地興校的願望。

篳路藍縷以啟山林

 

當時高雄市議會主任秘書蔡景軾先生即指出,高雄市原就有熱帶醫專預定地(位高雄師大現址)。當即由蔡先生及一起來的杜先生門生─監委陳江山博士、與省議員何禮棟博士陪同看地。回程路過啟川先生住宅,大家與啟川先生都是舊識,便順道前往拜訪。閒談間,杜先生偶然提及建校問題。啟川先生自在日本慶應大學受教育以來,深盼台灣也能有一所水準相同的高等學府,加以對杜先生專業學識敬重,深深觸動了他的夢想、願望,當下表示願意無條件提供將近十二甲土地,籌備委員會則決定將校名定為「高雄醫學院」。

高雄醫學院就這樣在兩個熱心、有理想的前輩一場肝膽相照的邂逅中的誕生了。

從啟川先生獻出校址,到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核准,高雄醫學院在短短二、三個月間,便順利招生開學。高雄醫學院成立四十一周年時,兩位出錢出力的創校功臣都已作古,校友大會決議在行政大樓的門口豎立他們的塑像,做為永久紀念。塑像是由第八屆校友趙素芳醫師親手塑製的,杜先生座台上鐫刻著他的立校宗旨:「樂學至上,研究第一」;啟川先生座台上鐫刻的是他一向勉勵高醫學生的話:「以高醫人為榮」。二尊銅像並立著,就像蔡景軾先生常說的:「陳啟川先生和杜聰明先生就像高醫的父母親」。

興學 1@2x.jpg
興學p32 copy 3@2x.jpg

早期的高雄醫學院

 

曾任高醫院長的蔡瑞熊先生是該校第一屆畢業學生,他回憶入學時,開學典禮是借用附近愛國國小的禮堂,而且,他們在這個禮堂整整上了一年的課。


民國四十六年,第三棟校舍完成後,高雄醫學院就決定設立附屬醫院,以利師生教學及學以致用,貢獻社會。因為當時的後火車站尚未開發,地處偏遠,對病患不便,於是在市中心的六合路旁租了一棟二層樓做為醫院門診部,病房則借用學院的教室。過了兩年,因醫院院務急速擴充,租來的地方不敷使用,乃遷回學院。

後來,董事會鑑於學院是培育醫師之所在,長期與醫院共用校舍良非所宜,為適應醫療與教學的共同需要,研議另建獨立之醫院大廈,為表示對創辦人啟川先生尊翁中和先生致敬之意,五十九年,醫院大樓落成,定名為「私立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」,並撤銷六合路門診部。六十七年,醫院又進行再一次擴建,才完成相當的規模。

興學 3@2x.jpg
興學 4@2x.jpg

艱困後榮耀的高醫

 

在這樣漫長的整建過程中,啟川先生一直責無旁貸地出錢出力。由最初的捐地,早期的遊說地方財團捐助──如唐榮公司捐助建築用鋼鐵、台灣水泥捐助水泥等,後來每當學校財政發生困難,校務運作,頻現窘境,富若啟川先生者,也只能請求的到部份董事同意,以個人名義,私有土地,向銀行抵押緊急告貸,度過週轉難關,經過許多壓力與辛酸,無怨無悔。就像貧寒的家長,為籌措子女的學費與生活費,到處奔走求助一樣,這是高醫大今天光鮮亮麗背後不為人知的小故事。高醫的成長,可以說是和啟川先生一生的辛苦和榮耀結合的。

陳啟川先生常自謙對經營學校和醫院都不內行,但是他的大方向領導和民主風格,公私分明的原則,以及用人不疑、充分授權的治校理念,使學校得以充分發展。他在擔任董事長時,常有許多人事請託信函,他總是回答:「我只是郵差,替你送信,決定權在他們。」今天,高醫從最初一個學系、六十名學生,到二十一個學系、七千多名學生;醫院從一間二層樓、不到一百張病床,到大樓連棟、病床兩千多張的規模,而且更發展到小港醫院及大同醫院,提供南部地區四、五十個醫院、機構建教合作與醫療支援,實在影響深遠,造福廣大。民國八十一年,李登輝總統特派教育部次長楊朝祥先生代表頒贈「興學育才」匾額,獎勵他捐資興學,貢獻桑梓,功在家國。

升格高雄醫學大學

 

高雄醫學院與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南台灣頗富盛名。陳啟川先生的本意是想建設一所像慶應般的一流學府,成為台灣人的光榮。曾任高醫醫院副院長的伍公子田柏先生說:「父親希望高醫能成為像日本慶應、美國哈佛那樣的一流私立大學,因為高醫也是私立的大學教學醫院,他要證明在台灣,私立學院也能辦得有特色,具風格。」

因此,他不但慷慨捐贈校地,出資興建教室及校舍,全力輔助附屬醫院之籌建和擴充,更積極鼓勵院內教授及醫師出國進修,以提升高醫之教學與醫療水準。

蔡瑞熊先生歸納高醫的特色有三:第一,高醫並不是大財團設立的,不是一開始就有豐裕財源的,可以說,這是由地方仕紳支持建立的,因此,它也沒有特殊的政治背景,它是一所自力自足的醫學院,經營得很辛苦,但也成長得令人驕傲。其次,高醫以基礎醫學,尤其是熱帶醫學揚名國內外,這是在杜聰明先生擔任院長時就奠定下根基,而不斷成長茁壯的,對瘧疾、鴉片、毒蛇、寄生蟲、流行病的研究,廣受國內外醫界稱道。第三,或許受了創校人杜先生和啟川先生的治校理念及人格的感召,高醫人有比較淡薄的名利觀,而有比較落實的工作觀。蔡景軾先生最後下結論說:「這是一所本土化的,有宗教精神的非宗教醫院。」由於啟川先生正確與健全的領導,及全體師生職工、校友的努力,高醫才能有今天的成長。

陳啟川先生同時擔任淡江文理學院、辭修高中、道明中學的董事,對高雄市和台灣省的教育都有貢獻。

興學 5@2x.jpg

其它介紹

資料來源:

周虎林《山高水長─陳啟川先生紀念集》,高雄,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,民國八十四年。  
魏玉珍《高雄高爾夫俱樂部50週年紀念特刊》,高雄,長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民國一百年。

家世背景@2x.jpg
家世背景
政治奉獻@2x.jpg
政治奉獻
教育成長@2x.jpg
教育成長
倡導運動@2x.jpg
倡導運動
人格特質@2x.jpg
​人格特質
孝悌傳家@2x.jpg
孝悌傳家
boook@2x.png

高醫創辦史

高醫建校至今已超過六十年,當年創辦過程的細節或有遺忘,為此我們蒐集並調閱大量史料,包含:教育部、臺灣省政府、省教育廳、高雄市政府之《公報》、公文檔案,以及《杜聰明言論集》等資料以供佐證,再現高雄醫學院創建歷史真相。

作者:張守真 楊玉姿
出版日期:2017.03 二版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