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aboutus-bg@2x.png
Purple_logo_edited.jpg
header--tt.png

高雄醫學院的孕育

Genesis

創辦背景與杜聰明博士

國民政府來台初期,最早倡議設立醫學院者,為台中黃朝清,並聘杜聰明為顧問;但因「二二八事件」被迫中止。1953年(民國42年),全台灣有三千家藥店,藥劑師嚴重缺乏;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杜聰明先生決定增設牙醫學系及藥學系,但要達到一家藥店配一名藥劑師,僅憑每年畢業生數量,要等上100年。如不從速創辦醫學校,將無法維持全臺保健衛生工作。鑑於此,政府鼓勵私人興學,創設私立醫學院,解決醫療人才及設備荒,同時滿足民間對高等教育的需求。

杜聰明博士於1953年所著之《創設私立瀛洲醫學院旨趣書》中,論及1950年代台灣社會的高等教育資源稀少,醫學院、醫療設備、醫師更是緊缺。其時,台灣為中華民國文化水準最高之省份,民眾對子女教育尤為關懷。學齡兒童就學率高達84%,有百萬之眾,中學也超過200所;但到高等教育,剩下7所,包含1所大學,高中職畢業生大多數無法升學就讀。

intro--1@2x.png

創設私立瀛洲醫學院旨趣書
資料來源:臺灣省教育廳未刊檔案。(四三)教二字第02099號函,1954年(民43)7月20日

台灣優秀青年有志於從醫者,歷年皆佔多數;全台醫師也莫不希望其子弟繼承醫業。對比國外,美國有79間醫學校;在日本,以面積與台灣相等的九州而言,已設有九州、長崎、熊本、久留米、鹿兒島等大學之醫學部。而台灣除軍事國防醫學院外,僅有一所台大醫學院而已。此外,台灣的私人診所中很少有病床,病人多無法住院治療。因此,杜聰明規劃私立醫學院附屬醫院,以提供住院服務;並聘請開業醫師、專家兼任教授,彼此互通有無,這是目前公立醫院機構還達不到的優點。

於是,在杜聰明先生等人的發起下,籌備創立「私立瀛洲醫學院」,向教育部提出申請。校址擬定於臺北市南京東路之國民中學預定地,但已遭難民擅自建立許多小房屋;若購買私人鄰地,2至3甲地要價一百萬元,購地有困難。杜聰明的女兒嫁至板橋林家,林家有地願捐,但因1949年那塊地居住者複雜,事實上已被軍方佔領,軍方要求遷移費數百萬元,還不如用那些錢另外購地;所以蓋醫學院的土地仍然沒有著落。杜聰明感到,資金尚可集眾人之力想辦法募款,最重要的是,理想校地難尋。在臺北努力年餘,但均落空。

創設於高雄的動機與理由

1954年(民國43年)6月,在一場醫學理監事會議上,高雄出身的徐傍興醫師力勸杜聰明來高雄設校。徐醫師提及已託人覓地,還要樂捐150萬元,並自願擔任外科教授。剛好不久後的7月1日,南華化學工業公司在高雄召開董監事會,身為監察人的杜聰明需南下赴會,可同時就近調查校地情形。此行也拜訪了高雄市議會,受到陳武璋副議長及蔡景軾主任秘書的熱烈歡迎及支持。

陳副議長談及,多年來,市議會時常向政府請願要創設大學,苦於沒有經費,至今無法實現。蔡景軾也補充,在日治時期,高雄市就有設置熱帶醫專的打算,甚至連設校預定地(約10甲地)都規劃在案;如果在高雄設校,一定會受到市民歡迎。杜聰明聽完非常興奮,急著去看土地。

隔日,蔡景軾親自帶杜聰明一行人前往林德官視察。這是一片約80甲的廣大水田,為都市計劃區的公園候補地。蔡景軾說,其中的10甲設校預定地,已於今年五月答應省政府撥出一半,作為高雄女師(後改制為高雄師範學院,現為高雄師範大學)建校之用,所以現還剩5甲地。杜聰明認為5甲也夠了,因為在臺北找了一年,連1、2甲地都很難找到。高雄市能那麼快找到,又是公家地,已很滿意此行收穫。杜聰明表示第二天要立刻前往高雄市政府洽談。

回程中,杜聰明等一行人搭吉普車經過現在的五福路及中山路口,即今大立百貨公司及中央公園附近時(當時是一片農田,什麼建築都沒有),看到田地間一棟很氣派的洋式建築物,杜聰明問及,蔡景軾說是陳啟川先生私宅。杜聰明與陳啟川也是老友,就臨時起意拜訪。

陳啟川看到杜聰明,甚表歡迎,就問他:「今天什麼風把你吹來?」杜聰明說了來由,陳啟川想了一下便說到:「如果你們缺少土地,我家在建國一路邊監獄附近(現在的道明中學附近,從前有個監獄)有三甲多土地,如合適就拿去用吧!」杜聰明聽後又驚喜又興奮,沒想到在臺北努力了年餘,沒有辦法實現的願望,在這三言兩語中,竟然作夢似的實現了,直說:「太好了,太好了,不過……。」陳啟川問:「不過什麼?」杜聰明答說:「三甲地當然可以設校,但如果要辦一所像樣的大學,恐怕嫌小一點。」陳啟川聽後思考了一番,由於他年輕時曾留學日本慶應大學,仰慕創辦人福澤諭吉熱心教育,讓他也想在臺灣辦一所像慶應一樣優秀的大學。此次能在高雄建立醫學院及附屬醫院,就他本人而言,正好圓了年輕時的夢想;於是對杜聰明說:「如不嫌太偏僻的話,我們家在安生村有十甲多田地,就拿去用吧!」杜聰明及在座人員一聽到,高興得不得了,本來想請公家撥用5甲土地,沒想到陳啟川先說要捐3甲地,後又答應捐10多甲土地,對陳啟川先生的慨捐義行,表示由衷敬佩。

拜訪完陳啟川後,蔡景軾主秘立刻陪同杜聰明等人前往安生村察看,當時所見是一片水田,沒有任何房子,連三公里以外的火車站都看得到,大家說離火車站這麼近,以後坐火車就很方便。一行人甚感滿意,懷著充滿希望的心情踏上歸途。

隔天一早,陳啟川親自引導杜聰明往該地點視察,杜聰明觀察到地面平坦開闊,且地勢高,排水容易;地點近高雄火車站,交通非常方便,覺得此片土地將來會是高雄市的中心,實為最適當的校址,遂決定將醫學院創辦於高雄。

intro--2@2x.png

高雄醫學院的校地原貌
資料來源:董青藍提供

intro--3@2x.png

高雄醫學院設立呈報教育部公文
資料來源:臺灣省教育廳未刊檔案。(四三)教二字第34970號函,1954年(民43)7月29日)

創辦經過與校名由來

1954年(民國43年)7月26日,杜聰明在偶然間得到陳啟川先生慷慨捐地之後,上呈公文給臺灣省教育廳,籌設私立高雄醫學院。他帶兩本厚厚的教育法令到高雄,拿給高雄市議會主秘蔡景軾看,發現要設立一所學校,至少要花一年半時間。首先須成立財團法人,再成立董事會,再興建校舍、添購設備、圖書、聘請教師,報請教育部准予招生,才可以公開招生。於是成立籌備委員會,推舉陳啟川為主委,以高雄市長謝掙強、議長孫媽諒及杜聰明為副主委;主任秘書蔡景軾為總幹事,共同推動各項事務。

7月26日晚上6時,正式籌備開辦「私立高雄醫學院」,於臺北市圓山飯店成立私立高雄醫學院第一屆董事會,杜聰明先生推舉陳啟川先生為董事長。其中最重要的項目,即會後舉行的懇親晚餐會,以陳啟川、杜聰明兩人聯手合作的名義,招待教育部長張其昀、台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、教育廳長劉先雲、財政廳長陳漢平等重量級官員,得到大力鼓勵與指示,並取得其認同,有助於私立高雄醫學院,日後能迅速奉准招生、獲得省教育廳1百萬元圖書儀器之補助。

關於校名,杜聰明原希望取名為「瀛州」,意為神仙居住之地;而「瀛州」也曾是臺灣古稱。但由於「瀛」字筆畫多又難寫,另有人提議將「瀛州」改為「高雄」,獲得大多數人贊成。更重要的原因是,如果以「高雄」為名,校址一目瞭然,不言自明,遂決定將校名定為「高雄醫學院」。委員會期許「私立高雄醫學院」將來能發展為「私立高雄大學」,並召開第一屆董事會。八月初,杜聰明等人前往台南拜會仕紳,募捐資金;幾經磋商,最終由陳啟川先生答應設法負責第一期開學款項。身兼彰化銀行常務董事的陳啟川先生,調度新台幣200萬元,以資融通,籌足開學所需。

省政府對建校也深表支持,主席嚴家淦先生表示:「這事情教育部非常重視,私人辦學是須要鼓勵與放寬尺度,現在高雄大學先辦醫學院,如醫學院籌備手續完備後,在省政府立場,當儘力幫助,將來在原則上可再予商量」。8月中旬,杜聰明突然接到通知,教育部指示可先行招生,要高雄醫學院發公文請教育部批准。公文一經發出,9月1日教育部即正式准予招生。

為何會這麼快?蔡景軾一頭霧水,問杜聰明:「我們既無教室,也無設備,更遑論教師,什麼都沒有,要如何招生?您是在開玩笑嗎?」這也難怪,因為自陳啟川答應捐地建校至今,還不滿兩個月!

關鍵人物是當時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,有鑑於以前政府對於私人興學往往採取嚴格限制,張部長認為光靠國家力量,無法興建那麼多學校,需要民間幫忙。況且歐美許多國家的私校都辦得比公立學校好,於是鼓勵私人興學。張部長很尊重陳啟川先生、杜聰明先生的人格、智慧、能力、理想與名譽。堅信他們兩位所辦的事絕對不會有問題,以陳啟川在高雄地方的為人與實力,以及杜聰明在臺灣醫學界的聲望為信任的基礎,連校舍都沒有蓋好,就特准招生。

接到教育部核准公文之後,蔡景軾馬上成立「招生委員會」,準備所有文書、庶務工作。原職為高雄市議會主任秘書的蔡景軾認為,能促成高醫的成立,對高雄市絕對是好事,所以只要他能做到的,就用公餘時間盡力幫忙,多年來從不間斷。難怪有人戲稱他扮演高醫的「三婆」,即「媒婆、產婆、看顧小孩的老阿婆」,為後人所稱道。

回顧最初從「私立瀛洲醫學院」的創設構想,到「私立高雄醫學院」的一手創校,其中最困難之處,就是建校校地難求;如果沒有校地,一切將淪為空談,因此陳啟川的慷慨捐地,可說是最重要且為最寶貴的資產。據杜聰明於其《回憶錄》,頁136-137中稱:「最初筆者自臺北往高雄,單買一張火車票下南而已,沒有基金,沒有經費,有一塊校地而已。」「私立高雄醫學院創辦在高雄之主要原因,是由陳啟川樂捐十甲(按為11.4637甲)校地而開始。」

bottom of page